上海微系統所在腫瘤聲動力治療方面取得進展作為一種新興的非侵入性腫瘤治療手段,聲動力治療(SDT)技術在近年來發展迅速。較之于現有的光動力治療技術,SDT技術具有更好的組織穿透能力,因此其在腫瘤治療領域具有更大的優勢。超聲作用下的聲熱、聲空化和聲化學過程是公認的SDT過程對腫瘤細胞殺滅的主要機制。其中,聲敏劑參與下的聲化學過程在SDT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開發具有高聲敏活性的新型聲敏劑是擺在SDT技術面前的一項重要挑戰。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丁古巧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段俊麗團隊、中山醫院石一沁博士合作,首次證實N摻雜石墨烯量子點(N-GQDs)的優異聲敏活性。N-GQDs在超聲輻照下的活性氧(ROS:單線態氧及羥基自由基)的生成效率為傳統聲敏劑的3-5倍(圖1a)。更重要的是,該工作首次明確了N摻雜碳納米結構的聲化學機制。實驗結果與理論結果表明,N-GQDs中的吡咯N和吡啶N是其聲化學過程的反應位點。上述機制的明確對高性能碳基聲敏劑的進一步結構設計具有重要借鑒意義。此外,由于石墨烯量子點晶格中吡咯N和吡啶N的穩定性,N-GQDs在進行腫瘤靶向修飾后(FA-N-GQDs)仍具有優異的聲敏活性。 進一步的組學結果表明,超聲下FA-N-GQDs產生的大量ROS可使高p53蛋白表達的腫瘤細胞中氧化應激反應通過PEX通路被激活,進而通過p53蛋...
發布時間:
2021
-
03
-
03
瀏覽次數:46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在腫瘤早期可視化預警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根據國家癌癥中心最新統計,我國惡性腫瘤新發病例為380.4萬例/年,死亡病例為229.6萬/年。原發腫瘤早期預警技術的發展不僅對實現目標人群大規模篩查、提高腫瘤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同時在腫瘤發生機制研究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目前,CT、MRI等傳統的影像學技術對直徑小于1-3mm的腫瘤病灶難以分辨,無法滿足腫瘤早期預警的需求。循環腫瘤細胞檢測則存在可靠性低、無法原位觀察的缺點。此外,腫瘤代謝標志物檢測存在普適性差、無法實現細胞內可視化預警等缺點。因此,目前在腫瘤早期可視化預警領域,相關技術仍極度匱乏。針對上述困境,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丁古巧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范先群團隊合作,提出利用氮摻雜石墨烯量子點(N-CDs)實現了正常細胞腫瘤化過程的極早期可視化預警的新策略。該策略已成功應用于49例臨床樣本的腫瘤細胞篩查,為腫瘤早期臨床檢測與篩查提供了一種低成本、高精準、普適的腫瘤成像手段。 團隊利用代謝組學技術,篩查了4590種差異代謝產物,繪制了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的代謝差異圖譜,發現腫瘤細胞內糖酵解水平明顯高于正常細胞。該差異化的代謝模式引起腫瘤細胞胞質NAD+池水平升高約4.5倍。更重要的是,在原位癌發生早期,細胞即出現代謝模式由線粒體內的有氧磷酸化向胞質內糖酵解過程的...
發布時間:
2021
-
01
-
13
瀏覽次數:121
2020中國上海新材料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成功舉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全球經濟遭受重挫,全球經濟一體化面臨嚴峻挑戰。在全球疫情持續、反復的今天,對中國的抗菌防疫新材料產業和企業既是機遇,更是挑戰。 2020年12月29日上海市新材料協會在上海舉辦2020中國上海新材料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抗菌防疫新材料發展和應用分論壇”暨抗菌防疫新材料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中科悅達(上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新成員參與此次大會,帶來了石墨烯材料和石墨烯材料在防疫紡織領域應用解決方案。石墨烯材料具有優異的抗菌抑菌性能,使其在抗菌防疫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例如石墨烯駐極母粒、石墨烯熔噴布、石墨烯口罩、石墨烯纖維等。石墨烯駐極母粒 石墨烯熔噴布 石墨烯口罩 石墨烯纖維論壇上八位業內著名學者和企業代表分析了后疫情時代抗菌防疫材料發展市場新需求和技術發展的新趨勢,一起探討目前抗菌防疫材料存在的問題和應采取的新措施。 上海市新材料協會秘書長何扣寶先生發言論壇結束后的晚宴上與會代表積極溝通交流。本次活動為搭建長三角抗菌防疫材料一體化發展聯動機制,實現資源信息的共享,推動抗菌防疫新材料的研發與應用,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為企業轉型發展助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發布時間:
2020
-
12
-
30
瀏覽次數:125
石墨烯量子點制備及生物應用技術研究進展楊思維,丁古巧石墨烯材料與應用聯合實驗室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上海烯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石墨烯量子點是一種重要的石墨烯衍生物,也是橫向尺寸最小的石墨烯衍生物。石墨烯量子點以其獨特的半導體性質、光學特性、生物安全性在生物醫藥、新能源、防偽涂層、光探測等領域得到了極大的關注。本文回顧了近年來石墨烯量子點制備技術及其在生物熒光成像、生物熒光檢測與診斷、可視化智能治療等生物應用技術方面的研究進展,同時對石墨烯量子點發展中存在的挑戰進行了簡要的總結。1. 前言作為一種新興的功能材料,石墨烯量子點以其優異的理化特性、低細胞毒性和出色的水分散性正逐漸取代已應用使用多年的半導體量子點(例如CdSe,CdTe和CdS等)并成為快速發展的熱點研究領域之一[1]。在過去的十余年中,石墨烯量子點的研究熱點不斷發生變化,主要的研究熱點包括合成方法創新、石墨烯量子點結構調制、石墨烯量子點發射波長的調制和量子產率提升。目前,石墨烯量子點制備技術方面已開發了主要涵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方法的多種合成方法。石墨烯量子點結構調制方面,在過去的幾年已初步實現了邊緣結構調制、晶格摻雜和表面官能團的調節[1]。此外,當前石墨烯量子點的熒光發射波長已實現從深紫外到近紅外(250-800 nm)的可控調制。且石墨烯量子點的量子產率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可...
發布時間:
2020
-
04
-
06
瀏覽次數:431